“他又输了! ”这四个字像一根刺,扎在每个关注林高远的人心里。北京时间10月1日,WTT中国大满贯男单1/16决赛,林高远以1-3的比分败给老队友梁靖崑,成为本届赛事国乒单打出局的第14人。
比赛结束后,他低头收起球拍,默默离场的背影,仿佛写满了职业生涯的挣扎与无奈。 这场失利不过是他近年状态断崖式下滑的又一个注脚,从世界排名第二跌至第31位,外战胜率仅67%,甚至屡次在领先局面下“突然断电”崩盘。 一个曾经的世界冠军,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?
这场比赛的开局其实充满希望。 第一局林高远以11-8拿下,尤其在7-7平后连得三分,展现了他标志性的快速衔接能力。 但从第二局开始,局势逆转。 梁靖崑凭借厚实的相持球防守,多次防住林高远的猛攻,并在关键分上稳住心态,以13-11险胜。
第四局,林高远在4-6落后时请求暂停,但暂停后竟连丢5分,最终以5-11溃败。 这种“赛末崩盘”并非偶然,今年5月多哈世乒赛,他曾在第三局7-0领先法国选手西蒙·高茨的情况下被翻盘;7月的美国大满贯,他更是在2-0领先时被排名第63位的西班牙选手逆转。 屡次在优势局面前突然“断电”,成了林高远难以摆脱的魔咒。
若只看技术基础,林高远本不该如此被动。 他的反手拧拉和台内控制细腻,甚至能在队内赛击败马龙、樊振东。但问题出在两点:正手杀伤力不足和关键分心理波动。
法国选手西蒙·高茨曾一针见血地指出:“林高远的正手进攻缺乏威胁,所以我尽量把球压到他的正手位,逼迫他失误。”这一战术在多次外战中屡试不爽。
球迷调侃他“领先时怕输,落后时更慌”,从2017年世界杯被波尔逆转,到2022年遭张本智和翻盘,再到今年多次外战崩盘,林高远总在关键时刻动作变形,从主动进攻转为保守防守。 有教练评价:“他的技术足够应对大部分对手,但心理承受能力连自己的技术都‘撑不住’。 ”
林高远的困境,也是国乒新老交替阵痛的缩影。 30岁的他已是国乒现役最年长选手(马龙实际已淡出),而新生代中,20岁的林诗栋世界排名第一,22岁的向鹏、陈垣宇也已跻身主力层。 自王励勤执掌国乒后,队伍明显向年轻化倾斜。
美国大满贯上,向鹏、陈垣宇等新秀集体亮相;横滨冠军赛的名单直接由世界排名前五的选手锁定,林高远因排名跌出前二十首次缺席。
国乒对奥运阵容的年龄要求极为严苛,到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时,33岁的林高远在体能和反应速度上难以抗衡年轻选手。 这种战略转向,让他在单打领域基本被排除在培养序列之外。
尽管单打前景黯淡,但林高远仍有一线生机,双打。 作为左手将,他的线路控制和默契配合本是稀缺资源。 他与林诗栋的男双组合曾多次闯入决赛,林诗栋评价道:“远哥在双打中的经验和默契,是我们的‘定盘星’。 ”此外,林高远已开始尝试赛场外的角色转型。
今年8月,他出任“全运会推荐官”,在宣传片中从运动员切换至商务形象,被网友称为“粤式房东”“霸道总裁”。 这种转型虽被部分球迷视为“退场信号”,但何尝不是一种破局思路? 毕竟,许昕、马龙等老将也曾通过多元发展延长职业生涯。
反观梁靖崑,他的成长轨迹与林高远形成鲜明对比。 尽管曾因“球拍插裤裆”等争议庆祝动作被处罚,但受罚后的他明显更成熟。
2023年WTT球星挑战赛果阿站,他击败张本智和,被网友评价“变得沉稳了”。 本次大满贯赛后,他主动呼吁观众“把掌声送给林高远”,坦言:“他为国乒征战这么多年,非常不易。 ”这种担当,正是国乒当前需要的稳定力。
梁靖崑近年也受腰伤困扰,但他在关键分上的稳定性远胜林高远。 第二局13-11的险胜,就展现了他处理高压球的进化。
林高远的跌落,究竟是个人的悲剧,还是国乒淘汰机制下的必然? 当梁靖崑在赛后为他赢得掌声,当球迷为他摸球台的一幕“破防”,我们似乎看到了竞技体育温情的一面。 但现实是,国乒的梯队建设不会为任何人停留。
日本队的张本智和15岁成名,松岛辉空17岁跻身世界前列,而国乒男队仍依赖王楚钦、梁靖崑等“老将”苦撑。 若林高远最终转型双打或淡出赛场,这是否意味着国乒对“心理素质”的筛选,比技术实力更残酷? 读者们,你们认为一名运动员的“心理韧性”,是否比天赋更能决定他的天花板?
股票配资公司开户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